04 Dec 2017
废除精英班明智之举
“精英班”制度成为学生比较班级和分数高低的平台,进而形成不良的学习风气。早前,联邦直辖区教育局指示,明年起吉隆坡各源流小学需废除“精英班”。
所谓的“精英班”, 是根据学生的能力分班,把学习能力较高的学生编进在同一班。有人认为能力分班是因材施教之举,但我国的精英班是为了满足升学竞争之需,还违背了教育的公平性。
根据能力分班后,往往会出现资源差异的情况。精英班的学生通常享有好的师资、环境优美的课室,以便学生能够专心学习,考取好成绩。反观,普通班的老师则采取放任的态度,对学生课业要求不会太高,使得学生间落差逐渐扩大。
此外,精英班的学生常被标签为,成绩好、能力好、竞争力佳的孩子。有些家长太执着于分数的高低,他们会把孩子送去补习班,放学后就展开“马拉松”的补习模式,目的是让孩子可以考取好成绩,进入精英班。
另外,每年小六检定考试(UPSR)成绩发榜时,就会出现某某学校有多少全A生的报道。久而久之,学生求学只为攻全A,而这群精英生也变相地成为考试的机器,为了考试而读,忽略了学习真正的意义,同时也失去童年成长的乐趣。
美国研究显示,以能力分班的教育, 并无法提升学习能力,而是会造成人际关系和学习态度上不良的影响。“精英班”制度不但没有缩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差距,反而扩大他们的差异,而学生的人际交往会以学术能力分派,影响学习动机。
成绩差的班级,会被精英班的学生瞧不起,导致成绩较弱的学生长期迫使自己追进度,务求挤进精英班,若不成功就会丧失信心、自我否定以至自卑。
总而言之,教育应顾及全体学生的权益,不能偏袒部分学生。因此,笔者认为废除精英班乃明智之举,也建议我国可效仿芬兰采用“班内分组”。把同班同学按照不同能力编入不同的组别。每组的学生会有各自的学习任务,老师会按每一个学生的情况予以指导。如此一来,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,从中追求个人的进步,而非与别人进行竞争。
图| 文 : 学生记者· 胡慧琪
精英班制度并没有存在的价值,反而成为学生比较班级和分数高低的平台,进而形成不良的竞争和学习风气,因此废除精英班势在必行。
此专栏在11月27日刊登于星洲日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