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报导:张倍敏、黄嘉淇  | 摄影:张倍敏、黄嘉淇

       (双溪龙 23日讯)日前逢甲大学师生到访拉曼大学进行了为期1周的暑假移地教学课程,通过课程体验和与拉大生交流,让他们受益良多。

       受访的师生皆指出,来马前仅晓得大马是个多元种族的国家,气候炎热,但来马后发现大马人十分热情,许多商家都对他们表示欢迎,虽语言多元,但只需要掌握好华语和英语,便不会面对太大问题。

 

       他们亦透露,更喜欢能和直接本地人接触的交流式旅游,而非一般观光旅游,表示能透过直接交流获得不通层面的体验。

语言相通 沟通不是问题

       公共事务与社会创新研究所副教授邓钧文说,他原先只当普通出国,但到大马后发现本地华人很多,可用华语沟通,增加了亲切感,并无到国外的明显感觉。

       “一样是讲华语,一些价值是一样的,但还是有不一样的地方,而这不一样又有着一样的地方。”

       他说,大马与台湾不同于种族多元,用华语沟通时会有部分名词不一样,但由于同属中华文化,因此只需再沟通一下,便可理解其意思,并无太大难题。

       询及对大马美食的感想,他说大马文化多元,美食也多元,在台湾虽也有东南亚的食物,但口味更多偏向泰国,而大马的美食则不如泰国偏酸辣口味,有些接近台湾饮食的美食,比如肉骨茶,较容易让人接受。

       他也说,相对于观光旅游,这样的学生交流方式更好,通过逢甲大学和拉曼大学的共同合作,为两校学生提供了“软着陆”的平台,当台湾学生要到大马求学发展时,可通过逢甲大学先了解大马,减少因人生地不熟而面对生活和学习上的挫折,反之,大马学生也可如此。

喜欢交流式旅游 体验当地生活

       逢甲大学公共策略与社会创新系学生廖禄祐(22岁)说,之前便结识许多大马友人,已向他们询问马来西亚的在地美食,尽量避免一般观光客的“官方路线”,希望透过当地人挖掘隐藏美食和景点,体验大马人的日常生活。

      他也说,比起观光旅游,他更期待参加类似这样的旅游交流会,通过与当地师生的交流,分享各自不同地域背景的生活经验,能从中学习更多一般观光领悟不到的。

       他说,来到大马后最不适应的,是与台湾相反的行车方向,以至于越过马路会有车子迎面而来的错觉,搭乘手扶梯时也站错方向,一时难以转换。

 

       问及两地的大学的上课模式有什么不同,他说,台湾大学都有固定的上课及休息时间,而拉大是由师生协调好后调整休息时间,认为学生专注力可能无法维持那么久。

翼与拉大生有更多交流机会

       学生莊亦修(22岁)受访时说,通过此次交流会参与了一些拉大生的课程,也通过教育、经济认识了马来西亚,让他获益良多,得以知己知彼地同时了解马来西亚和台湾。

 

       他说,课程体验虽能学习知识,但获取更多资讯主要通过与本地师生的交流过程,并希望能增加更多交流机会。

       另外,他指出,拉大生的求学心态很好,当被问及为何选择拉大就读时,他们都会说“拉曼是我的选择”,而不会因父母或其他被动原因去就读大学,这显示出他们对拉大的良好认同感。

       “原本来认识拉曼大学,而不经意成了拉曼大学一份子。”

       他表示,此次来马在语言沟通上不会面对很大难题,碰到华人商家时都被给予亲切的服务,但可惜的是对马来人和印度人的接触太少,少有和他们直接交流的机会。

希望了解大马企业的经营模式

学生马瑞君(23岁)说,因早前在亚洲大学就读,认识了马来西亚交换生,所以对我国并不陌生。

她指出,对于张学川老师讲解的社会企业课,她更希望可以听到某间社会企业的经营模式或市场等,以增添个人知识。

 

她说,但与台湾的社会企业相比,马来西亚的创业仍起步当中,所以在课堂上提及社会企业可说是言之过早。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