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【图】守着初心的手工糖

郑记叮叮糖

报道、摄影:李彦桦

      市面上的糖果尤其多,各种口味、各种形状,多不胜数。唯一让我怀念的却是手工制作的叮叮糖。还记得我小学的时候,校门口总是会站着一位老伯在敲糖。老旧的铁马上挂着一袋袋金黄色的糖块,听见声响的孩子们纷纷跑向老伯。

 

      这种发出叮叮声的糖子,名为叮叮糖,它真正的名字是贵妃糖。非常幸运地,我透过面子书得以联络制作叮叮糖的郑氏父子。接见我的是叮叮糖新任继承人,郑艺光先生。身为家里唯一一位男丁的他,已有9年制作叮叮糖的经验,如今与他父亲(郑金华先生)一同打拼。在拍摄的过程中,郑老先生突然到访工作坊,与儿子闲聊起来。说起郑老先生,他制作叮叮糖已有60多年经验,当年凭着这份工作养活一家六口。他人生的大半辈子都在煮糖、做买卖,而这也是让郑艺光继承这份事业的主要原因。虽然觉得辛苦,但那感恩的情义一再让他坚持下去。

 

      叮叮糖主要由麦芽糖和白糖制成,这两种材料的融合会使糖浆形成硬块。制作叮叮糖的过程非常耗时耗力,投入材料也须依据经验拿捏,非常考功夫。郑先生说,由于缺乏人手,他必须聘请帮手协助他制作叮叮糖,然而这些帮手却不是他的“徒弟”。他笑着说,制作方法是家传的,只会传授给自己人。

 

      叮叮糖的销量一年比一年好,郑先生计划着把叮叮糖申请成为马来西亚土产,未来也有开设店面及分行等计划。随着时代的变迁,传统的叮叮糖也换了新衣裳,以全新的包装面市,但它依然是那个我曾吃过的味道。即使包装换了,但纯手工制作的坚持却不变,郑氏父子的初心亦没有改变。

     

位于森美兰州芙蓉县的排屋间,这里是郑艺光先生制作叮叮糖的地方。空旷的屋前摆放着各种钢制容器,都是制作过程中的必备品。

 

     

     

      叮叮糖主要的原料是麦芽糖及白糖,这两种材料的融合会使糖浆形成硬块,方便一口把糖块含在嘴里慢慢品尝。

 

 

     

      经过一小时的烹煮后,糖浆呈金褐色。之后,必须使用大量冷水令糖浆冷却。

 

 

     

      郑先生不断地翻动渐渐凝固的糖浆,让糖浆彻底变凉后才加入几滴食用香精。

 

 

     

      制作叮叮糖的过程中最为挑战的便是拉糖。

郑先生说,若雨天制糖,潮湿的天气会在拉糖时影响糖的硬度。

 

 

     

      郑先生直呼拉糖是很耗力的程序,必须将原本金褐色的糖拉扯至乳白色才算成功。

 

     

      制作叮叮糖的最后阶段——撒上满满的芝麻。

 

 

     

      郑先生的宝物——小铁锤与大钉子。

 

 

     

      售卖叮叮糖必备的小铁锤与大钉子。把大糖块敲成一小颗一小颗的同时,

也奏出我们最熟悉的叮叮声响,不禁让人陷入儿时的回忆。

 

 

     

      乍看之下看似装饰品的老铁马,其实是兜售叮叮糖必备的交通工具。

郑老先生就曾经骑着它,越走过无数的街道,为大家带来好吃的叮叮糖。

 

 

     

      由于缺乏人手,郑先生聘请了一些帮手协助他售卖及制作叮叮糖,然而这些帮手却不是他的“徒弟”。每天下午,郑先生先载送帮手到市区进行兜售,自己则回到家中制作叮叮糖。

 

 

     

      随着时代的变迁,传统的叮叮糖也换了新衣裳,以全新的包装面市。

但它的味道及品质依旧不变,让人吃出回忆。

 

 

     

      薄荷口味的叮叮糖都以透明塑料袋包装,这也是传统叮叮糖的包装方式。

 

 

     

      郑记叮叮糖的历史悠久,见报的次数多不胜数。从郑老先生那个年代起,

他便开始收集相 关剪报。许多90年代初的剪报已经泛黄、破损,但依然被他收藏着。

 

 

     

      郑老先生制作叮叮糖已有60多年经验,当年他做糖买糖养活了一家六口。而这也是让他的儿子郑艺光继承这份事业的主要原因。虽然觉得辛苦,但那感恩的情义一再让他坚持下去。

 

 

     

bottom of page